近年来,南昌铁场合排场临日益激烈的货运市场所作,借铁货运的春风,阐扬地区和资本劣势,挖掘运输潜能,积极开辟海铁联运新产物,找准成长契机,冲破运输瓶颈,闯出一片现代物流运输新六合。截至9月5日,这个局本年海铁联运累计发运17216尺度箱,同比增加26.7%。
■本报记者陈南辉本报通信员杨长乐
若何让海铁联运这一产物“遍地开花”?南昌局的做法是:盘活运输资本和货色资本,培育海铁联运成长潜力。
这些“铁+海运”径优化方案的实施,实现了对运力资本的合理调整,构成了海运与铁运共赢的合作劣势。2015年,南昌局与中国近海运输(集团)公司累计合作发运海铁联运集装箱3200尺度箱,均为从公吸引过来的新增货源。南昌局的实践证明,“铁+海运”是最经济、最平安的运输体例,铁与中国近海运输(集团)公司已从完全的合作性敌手演变为部门区域的合作伙伴,合作潜力庞大。
找准契机,摸索海铁联运成长模式
从能耗成本方面看,在等量运输的环境下,铁、公、航空能耗比为1:9.3∶18.6。因而,海铁联运具有运能大、成本低、污染小等凸起劣势。而目前,我国国内没有铁跟尾的口岸占口岸总数的95%,也就是说,我国口岸与铁跟尾还有较大的可开辟空间,海铁联运的运输体例已成为铁集装箱运输成长的必然标的目的。
(下转A3版)
南昌局管内的闽赣两省各有特点。福建省具有1000多公里海岸线、7条口岸干线,具有较大的海运潜力。跟着中部兴起计谋的实施,江西省推进海铁联运将是大势所趋,对“出海口”的需求也越来越火急。
2015岁尾,在江西省商务厅的牵头组织下,南昌局与中铁集装箱运输无限义务公司、中国近海运输(集团)公司三强结合,结成海铁联运计谋合作伙伴。很快,装载赛维LDK光伏产物的第一趟海铁联运班列由南昌出发,驶向荷兰鹿特丹。这趟列车还有一个清脆的名字——中欧班列。后来,这趟班列延长到厦门等地,成为这个局海铁联运的品牌列车。
若何将这些区域劣势整合成铁的资本劣势?若何冲破海铁联运的瓶颈?
首趟海铁联运班列虽然只装载了48个40英尺集装箱,但对于开辟货运市场新产物、鞭策江西省融入国度“一带一”计谋和长江经济带成长计谋具有主要意义。
跟着我国经济财产布局的不竭调整,社会物流布局也在发生着深刻变化。记者领会到,在我国全社会物流运输的份额分派中,口岸和铁跟尾共同的运输所占比例较小。
他们想客户之所想,站在客户的角度,配合设想了多条“重进重出”海铁联运轮回径并实施多个“散改集”物流处理方案:如东北玉米通过大连、营口、等口岸,海运到漳州、厦门、江阴等口岸,再通过铁运送到福建光泽、邵武等地;江西樟树晶昊、富达等制盐企业的产物通过铁运送到江阴港,再通过海运达到广东汕头;江西上饶的滑石产物通过铁运送到江阴港,再通过海运达到大连、营口、等口岸。目前,他们还在积极承揽从江阴港发往潮汕的食盐、东南亚的陶瓷、欧美的服装鞋帽等货源,这些货源将成为海铁联运产物的新亮点。
2015年5月,中国近海运输(集团)公司与南昌局高层进行漫谈。两边都深刻认识到进一步加大合作力度的需要性和紧迫性,确定在“沟通机制、资本共享、重点项目”3个方面展开合作无懈,并明白了价钱政策、班列产物、箱管合作、站场共享、消息数据、物流配送六大合作内容。
盘活资本,培育海铁联运成长潜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