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上包修桥价及各项杂费共用去库平银约310228两,除垫付洋商应认关税汇费库平银约3536两仍由洋商返还外,适用库平银约306692两,全数由甘肃处所从统捐总局收项下核拨领取,同时造具清册,连同铁桥照片地方各部并上奏朝廷经皇上核准,交主管部分核销。
铁桥原设想为木纵梁横铺铁板,完工时改为木纵梁上铺沙子。其时,护理陕甘总督毛庆蕃认为桥面不铺铁板而铺以沙石,明显是偷工减料,取巧敷衍,不予签收凭证,所以残剩款子无法领讫。颠末多次商量,由承包商将石子除去改铺木板桥面才完结。
宣统元年(1909年)七月十日斥逐桥工现场的兵勇后,即于其时由皋兰县选募丁壮须眉12名,充作铁桥巡兵,轮番放哨并担任弹压行为。每名巡兵每月发给工资兰平银3两,其时这项开支尚无资金渠道。以前搭造浮桥,一贯由皋兰县在统捐局领取浮桥零散补缀费用200两作为常年经费,尚不包罗添造船只的款子。铁桥后,浮桥即刻拆除,浮桥经费已无须收入,故洋务局请示陕甘总督,由统捐局每年拨付400两,府从府税中拨付部门,作为巡兵工资和每年维修铁桥购买木板的费用。铁桥通车后,甘肃洋务局订定年修铁桥律例9条,车马行人6条。
关于铁桥的根本,1952年,西北军员会交通部公局设想公司为做好加固中山桥的前期预备工作,对中山桥的汗青和现状进行了细致的查询拜访和查验。在查询拜访建筑汗青时,曾拜候了栖身在黄河铁桥附近的一位73岁的白叟马恒,这位白叟在一起头建筑黄河铁桥时就在工地上当小工。他说:“其时做根本时,水深有七八尺,挖下去离水面一丈七八尺深就挖到了石头层,北面是红砂石,南面是青砂石,而且还把石头挖下去了一部门,然后下的铁船(沉箱),两头竖有铁管,四周灌有混凝土。”《古今注》说:“桥下设四墩,下用水泥铁柱,上用石块,河南第一墩最深,墩底至水面一丈七八尺有奇。”《甘肃劝业道演讲书铁桥图说》载:“(铁桥)于光绪三十四年二月动土,至宣统元年六月一律达成,计桥长七十丈,宽二丈二尺四寸,架桥四墩,中竖铁柱,外以塞门德土参合石子石条成之。”按照以上记录,能够猜测出桥台、桥墩的根本建在石层上,深度约在其时水面下6米摆布,用启齿式沉箱灌混凝土而成。
因为其时中国近代工业处于起步阶段,钢铁工业极其掉队,无法出产建筑铁桥所需的及格钢材,所以合建铁桥所需钢铁、水泥等建筑材料,均由泰来洋行自行从外国购买。按照原始合同记录,大部门建筑材料购自;又据上世纪50年代初尚留于铁桥上的铜牌子记录,材料来自美国桥梁公司,但材料来历事实系何处,按照此刻所知材料,仍无法确定。
料件由天津至新乡全由铁运输,没有什么大的坚苦;但由新乡经西安至却坚苦重重。新乡到既无铁,又无公,仅有只能通行大车的驿道,并且高卑难行。出格是潼关以东、甘肃六盘山等处,坡大沟深,道迂曲狭小,坎坷不服,要用大车将数百万公斤的料件运抵,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,也不是所能承担的。为了尽快建成铁桥,其时采用了分段承包运输的法子:新乡到西安由山东、、河南、陕西大车户结合承包运输:西安到由大车户零丁承包运输。其时的旧式铁车均为2只木轮外包铁皮,虽称为铁轮,现实仍为木轮,外部包一层铁皮只是为了添加耐磨力罢了。这种车载分量小,运输小型料件尚能对付,运输大型的特殊机件,则很难承担。其时,承包西安至运输使命的铁车户年(人称王大帮),经泰来洋行引见,在天津定做了6辆4车,连同旧式大车共40辆,特地运输铁桥料件。所有材料、机具设备于清光绪三十三年(1907年)八月起运,分36批,至第二年(1908年)蒲月,历时10个月全数运至。所运材料机具中,钢梁、铁板条及其他机件分量估量约在120万斤以上,洋灰(水泥)2240桶(合770560斤),小简便铁轨2300米(合138000斤),以及汽锅、沉箱、钢丝绳等,合计约400万斤。其时的中国,仍是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国度,经济十分掉队,国力十分亏弱,在交通前提和运输东西极其原始的环境下,将400万斤的钢材零部件、设备、机具等用马车拉运,辗转数千里,路过数省,解除各类,平安完整地运到,确实是一大奇观。
黄河铁桥工程现实共用库平银约306992两,此中:泰来洋行桥工总包价行平银165000两,折合库平银159555两;由天津至新乡运费行平银约23767两,折合库平银约22983两;由新乡至西安运费汴平银约58732两,折合库平银约57352两;由西安至运费议平银约45528两,折合库平银约43707两;在购制船只、木杆、麻绳等项,并桥成后另送工程师交往差盘缠,共折合库平银约26631两。
在通车的当天,护理陕甘总督毛庆蕃向军机处发电报说:城外黄河上历来架设有浮桥,每年河冰融解时不免伤人,前任陕甘总督、大学士左棠曾有引进国外手艺建筑桥的。后来升允任陕甘总督后,相关人员与商家泰来洋行签定和谈兴建铁桥,已有奏折陈明。此刻桥已完工,并于本月十五日通车,仅以电报陈述大白。别的,桥面工程采用碎石和土铺压于松木板之上,我曾征询监造桥梁的和各工匠,再三考据研究,认为碎石毁伤木材,恐难持久,不如铲除石子,添加木板,以便随时改换。颠末再三商议,不敢吝惜小费,总要以行人平安为上。铁桥完工后,升允撰文立碑,以记述建立黄河铁桥之始末。
材料、设备、机具运到后,黄河铁桥于清光绪三十四年(1908年)正式动工兴建。其时黄河水深约2.6米,距水面6米就挖到了基岩:北面是红砂岩,南面是青砂岩,并挖去基岩风化层,然后下铁船(即沉箱),两头竖有铁管,四周灌注混凝土。桥下部共有4个墩,河南第一墩最深,墩底距其时水面6米摆布。经多年洪水,墩台无缺,证明铁桥根本建筑在基岩上。
德商喀佑斯承包黄河铁桥后,委托美国桥梁公司设想,由泰来洋行组织建筑。设想铁桥由上部布局(桥身)和下部布局(桥墩)两部门构成。上部布局为穿式钢桁架,共计5孔,每孔跨径45.9米,全长233.5米;每孔2片桁架,共计10片桁架;每片桁架有9个节间,每节间各为5.1米,桁架高5.1米。木板桥面总宽8.36米,此中车行道宽6米,两侧人行道各宽1米。桁架横梁为钢梁,雕栏由角铁及钢管焊接而成,高1.3米。下部布局由2座桥台、4个桥墩构成,桥墩为高强快凝水泥砌料石重力式桥墩,桥台为水泥砂浆砌条石桥台,沉井根本开挖至岩层。设想荷载为8吨,仅供马车通行。设想桥头高于两岸1米,南北桥头各建牌楼1座。
年修铁桥律例:铁桥曾经修成,应责成皋兰县和府履历督同巡兵当真办理;由皋兰县招募巡兵12名,每人每月领取工资白银3两;巡兵的工资系由洋务局每年在统捐局领取白银400两,府申送税银200两,由皋兰县按月在洋务局领取后发放;铁桥若是有上油、换板等事,由皋兰县呈报洋务局,以便随时核估,按现实需要开支;桥板若是坏、折断的,桥底直板若有潮湿受损的,都该当随时补修。铁桥每年八月气候和缓时上油一次;铁桥上下的一切螺丝凡用白粉油标识表记标帜的每天上紧一次;铁桥上一切用白粉油标记的螺丝、钉稍,坏的该当随时改换。
黄河铁桥虽然是泰来洋行喀佑斯承包,美国桥梁公司设想,但具体承担施工使命的大大都是中国人。据相关材料记录,自始至终督办修桥一切事务的是二品衔道彭英甲;协助彭英甲办理修桥事宜的有2小我,1个是府知府刘振镛,1个是皋兰县知县赖恩培;监理工程的是甘肃洋务局坐办、候补知县樊鼎枢、徐登第;英文翻译是县丞江连庆、照磨孙贤、巡检林庆椿、千总蒲生禄。施工现场的外国人次要有两小我,1个是美国工程师满宝本,担任图纸提调,即施工手艺担任人;1个是工程师德罗,担任收管材料,统计施工进度等。工地具体操作担任人是天津人刘永起(通称刘领班),还有从天津、上海等地招来的手艺工人十多人,本地雇用的铁、木、泥工匠六十多人,以及小工数百人,最多时有五百多人参与具体施工。桥工和工程手艺人员在积极勤奋下,降服了施工中的各类坚苦,颠末一年零四个月的辛勤奋动,于清宣统元年(1909年)6月落成。为使这座黄河上游初创的永世性铁桥愈加雄伟宏伟,在桥两头别离建筑有一座石木布局的大牌坊,上有升允所题“第一桥”匾额。
1949年8月27日到9月6日,工程手艺人员、工人和人民解放军一路抢修中山桥,以人民解放军成功西进,解放西北全境。图为人民解放军与工人一路抢修中山桥的情景。
巡兵站岗及车马行人往来条规:12名巡兵分3班,每班4个钟头,轮番改换放哨,并担任铁桥卫生和察看铁桥桥板、螺丝等的松动、损坏环境。并对巡兵的站岗,车马行人的行走线以及交通法则予以。当前,府履历一职裁撤,铁桥管修使命改由会局接手。1940年当前,因为甘青公道式运营,铁桥系通往新疆、青海的咽喉,故由西北公办理局领受,并将两岸牌坊以不克不及过汽车为由拆除,交公段办理养护,并设一名管桥工人不断管养至1949年8月26日解放。(未完待续)据《百年中山桥》
建筑桥墩、桥台的材料纷歧样,南桥台是条石砌的,北桥台是混凝土的。南面第一墩上部是浆砌条石,下部是混凝土。其余3个桥墩上部是混凝土,下部是浆砌疙瘩石。建筑材料纷歧样的缘由,据马恒说,“是其时为了看看石头砌起来是不是好,所以先从南桥台起头用石头砌,后来感觉用石头砌不如用混凝土的好,同时洋灰(水泥)也无限,因而当前变为一部门操纵石头砌,一部门操纵混凝土”。
1949年8月27日到9月6日抢修中山桥时的景象.图为工人们钭修劈刀的桥面及大梁抬上桥面
材料由泰来洋行海运至天津下船后,由天津经京奉铁运至丰台火车站,再由丰台转京汉铁运至河南新乡火车站。新乡至西安,西安至,均由各地马车运输。所有材料的转运使命,从天津到,完全由甘肃洋务局担任派员打点。为稳妥、平安、成功地将材料运至,甘肃洋务局在、新乡、西安三处各派了材料接运委员,全面担任各段的转运工作。派驻天津的材料接运委员为候补知县张钟骏、县丞赵毓岳、巡检傅晸;驻河南新乡的材料接运委员是县丞麦方堃、典史臧炳文;驻西安的材料接运委员是候补知县沈朝云、刘启烈、府履历高镜寰;并在设立收料委员会,掌管收料事宜。
收集视听节目许可证号:0105123京公网安备9号京网文[2011]0252-085号
建筑铁桥所需的全数钢铁、水泥等建筑材料和利用的汽锅、机械、沉箱、小铁轨等,按合同,均限于光绪三十三年(1907年)蒲月全数由运至天津。天津至由甘肃洋务局派员接运。
工程造价
清宜统元年七月十日(1909年8月25日),委派监修桥工委员和巡护桥工的护勇(铁桥施工现场的兵卒)全数斥逐。宣统元年七月十五日(1909年8月30日)铁桥验收通车。